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台三線居民的願景實踐論壇

台三線居民組織的願景實踐論壇,橫山論壇協助設計議程,以實例討論台三線發展主軸:人文,環境與產業。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全程參與。本活動由大溪蘭室主辦,董事長鍾永得帥全體董事參加,藺室集結民間力量為文化永續努力。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週末!(10/28/2017)

















臺三線是先祖開山打林創建的生活空間,近年政府注意到本區獨特的人文與社會價值,以〈浪漫臺三線〉為題擬投入資源成為發展政策。若在地住民不主動參與提供見解,此一政策終將如過往之社區發展活動,無法提升臺三線面對全球化挑戰的競爭優勢。
因此,蘭室董事宋文嶽先生發起此論壇,希望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探討臺三線之可能性與未來發展。
論壇於10月28日舉行,很榮幸邀請到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先生、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年有先生、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蔣絜安女士、客家電視台台長張壯謀先生蒞臨指導。
論壇分為人文、環境、產業三個主題,由大愛電視臺總監葉樹姍女士主持,邀請穎川堂陳文堂先生、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曾年有先生、臺北市富錦里里長王文甫先生、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蔣絜安女士、桃園長生製茶廠林和春先生以及蘭室董事長鍾永男先生分享經驗。蔣絜安女士也代表桃園市政府分享前瞻建設「客庄茶故事園區」之規劃願景
與會者為臺三線上國內外各民間代表,如北美客家會徐民忠先生及張貴洋先生、多倫多客家會前任會長甘訪英女士、JT&Tea 臺灣茶大使許正龍先生、臺紅茶業文化館館長羅一倫先生、頭前溪文化協會余曉倫先生、關西羅屋書院羅仕龍先生、華科創新文化負責人羅錦福先生、水牛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陳永興先生、意念工坊主持人范揚田先生、火焰蟲客家說演團團長鄧維順先生、合勤科技人資長黃惠玲女士等人蒞臨參與活動。
這是由民間發起的自主性活動,希望能為臺三線帶來新思維與行動力!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橫山國小熱鬧的黃昏













橫山潁川堂常民午宴

耕讀傳家,日常人情
橫山潁川堂常民午宴
顧蕙倩
走進潁川堂,義民爺前,一桌豐盛佳肴已備妥。一旁客家鹹湯圓先請大家歇息暖胃。
台三線青年作家陳聖元將於十一月十日入伍國民義務役,十一月六日祖母掌廚做家常菜在「廳下」為他送行。客語說 「廳下」,背後供奉的是開墾移民的犧牲者,現尊稱為義民爺,晨昏皆燒香以示尊敬。家人凡有遠行,購車等必於廳前焚香禱告。這是一種傳家的生活方式,古今未變,為了追尋美好生活,陳家堅持代代相傳。

聖元是家族來台第十代。「是我的曾祖父陳水柳翻轉了家 族的命運,購買橫山村口數甲田 地,讓後代孫無後顧之憂,也 讓聖元的曾祖父陳明亮可以去台北 師範唸書,一九二五年陳水柳也 坐火車去台北探望兒子,在台北 火車站留下照片。」橫山論壇創辦人陳文堂指著牆上一張張黑白照片,提及陳家來台的歷史。
「我的祖母、母親都是沿著台三線嫁來我們陳家的,」這時羅菊蘭正忙完廚房的工作,一起為今天的家族盛宴展開序幕,「台三線是台灣內山的縱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從新加坡看新瓦屋

上週在新加坡看到用
強大的國家力量建起來的圖書殿堂
超高的空間與整齊的書櫃令人敬畏
下午在新瓦屋巧遇
熱情的民間力量設置的精緻小書屋
自在的空間與文藝氣息讓人忘記了
新加坡的圖書殿堂



久未出門!下午出巡竹北新瓦屋園區,
發現原來民間力量依然強大。
戶外有台積讃助的表演,
在現代感的社區活動中心則有攝影展。
看到強大的前輩攝影家的作品
傳統三合院裡則有本地音樂家鄧雨賢的展示,他的歌謠雨夜花,忘春風等成了台灣的弦律。
再到由企業家開的書店,可以感受到業主的人文企圖,這不是窮文青可以辦到的。
有個感覺:台灣的五六十歲賺了錢的企業人,開始再想做點有生命意義的事了。



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從企業社會責任到大學社會責任



接待清華大學老師們
分享橫山論壇願景與使命
同時也介紹企業社會責任(CSR)
因為教育部繼五年五百億之後
推出大學社會責任計劃
各大學可依比計劃申請經費





這對大學來說是一個新的題目
師法企業社會責任於是林福仁老師
帶領清華大學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團隊
來橫山找我


我從聯合國的Global Compact (https://www.unglobalcompact.org)
企業公民的精神(Corporate Citizenship)
談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的具體作法並分享在跨國企業的實例








清大的團隊行動力很強上半年來訪
年底就將計畫實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758885

清華大學、大華科大和中華大學3校合開課程,在橫山鄉舉辦開放空間論壇,吸引百餘位關...
清華大學、大華科大和中華大學3校合開課程,在橫山鄉舉辦開放空間論壇,吸引百餘位關心鄉鎮發展的團體與鄉親的參與。 圖/教授林福仁提供

今年9月起,清華大學、大華科大和中華大學組成團隊,把14堂課的教室移到新竹縣橫山鄉,400多名師生傾聽鄉民的需求,發掘在地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實踐在現場教學且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教部今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鼓勵大學師生組成團隊,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清大服務科學所教授林福仁說,三校各自開出農業發展、社區營造、環境生態、文化資產、觀光遊憩等課程,老師在教授理論後,以工作坊引導學生組成團隊,一起在橫山做調查、找問題。
清華大學服務科學所2008年起陸續帶領學生下鄉,幾年前更在一場論壇中,看見偏鄉交通的急迫性,林福仁邀中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蘇昭銘投入,規畫出兼具觀光和服務居民的公車路線,並透過在地人陳文堂的穿針引線下,向鄉長古榮耀簡報。
後來計畫獲得交通部、新竹縣政府等單位支持,2013年「大山背」免費公車正式上路,五條路線行經橫山,為小鎮的改造,點燃第一盞希望的燈。
林福仁表示,橫山鄉有知名的內灣老街、大山背生態,仍不敵人口老化、青年外流的現實,這堂「橫山鄉的大學課堂」,透過論壇、工作坊觸發靈感,逐步推動在地建設,由下到上的過程,正是鄉鎮改造一股不容忽視的柔性力量。
他舉例,以往服科所從人文角度出發,學生關注觀光發展、交通瓶頸、退休養老等議題,這次將課程擴大,有藝設、生科、環境、運管、觀光等系,學生運用學術所長,包含監測水質、藝術規劃、交通運輸系統等,對當地有正向改變。
「留下服務與共同價值!」來自三所學校、11科系,除在課堂上學習,還得參與食農、服務與社會設計、在地文化與傳統智慧等工作坊,大學不再是學術高塔,而是走入認識在地的溝通平台。
鄉長古榮耀透露,橫山鄉是「不山不市」代表,以往挹注資源不多。今年起三所大學加入、與在地對話,期盼從旅遊、農業、產業等找在地特色。
橫山代表詹廷有說,橫山正面臨農業創新、交通網建立、觀光產業升級等轉型,在不同領域的學生創意下,與在地攜手打造未來的方向。

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客委會主委拜訪橫山民居_潁川堂

橫山潁川堂於1962年起造,是末代的傳統台灣客家夥房。橫山潁川堂於1995年間白蟻嚴重乃有重修之議,唯因屋主忙於工作雖反對使用鋼架與鐵皮,但沒時間親自參與所以任由年邁的祖父雇鐵工拆除台灣瓦屋頂。約一星期所有屋頂完成更新! 鐵皮屋修好後確常漏水,不到五年已顯老態!
以爲鋼鐵不蟲蛀,但確不美也不耐!屋主花了近十年構思,自2012年起陸續維修而於2014年秋天完工。

屋主表示他不是在維修古蹟,而是延續祖先與家族安生立命的住所,保持傳統但功法與材料必須與時俱進。文化的延續要有古蹟,但常民的日常生活更是文化所在。

客委會主委聽說橫山有結合現代與傳統工法維修的民居夥房,特別輕車簡從於週末拜訪。

屋主介紹維修結合現代與傳統的工法

 
主委於潁川堂廳下欣賞潁川堂歷史照片




主委參觀廚房與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