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紅茶廠裡的大提琴



初秋週末的午後
從橫山庄開車在蜿蜒的台三線到關西庄
去參加在紅茶廠裡的大提琴獨奏會

在昭和時代這樣的行程
也許有輕便車或公共汽車
但不可能二十五分鐘就到



不變的是當時的關西一樣文風鼎盛
茶廠的人穿著西裝做生意
有外銷全世界的紅茶帶來經濟
也孕育居民欣賞文藝



八十年後紅茶不再外銷
茶廠用文化替紅茶加值
希望創造新的經濟



大提琴家張正傑在茶廠音樂會獨奏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台三線職涯探索營kick-off

四五十年前台三線新竹段是沿著中央山脈邊緣的產業大道,油加利樹與樟樹搖曳在蜿蜒的雙線道碎石子路上,三輪車伕,挑夫行路匆匆,將茶菁送到茶工廠。茶廠的師傅則日夜趕工,配合出貨到外國的船期。那是台茶外銷的黃金年代!

更早的年代,先民胼手胝足在沿線的鄉鎮採樟腦,建立蔗篰作黑糖,種油桐樹生採桐油。山麓下平原,金黃的稻田,襯映著辛勞背後的豐收。。這裡曾經有活絡的產業與客家聚落,也孕育出豐富的歷史與人文。 

到了21世紀,新竹台三線已是四線的柏油大道。路樹不見了,沿線的鄉鎮的產業也出走,帶來的是人口外移,連帶的在地的中小學生人數急遽下降。加上人口老化,少子化的社會趨勢,曾經是人文薈萃、產業繁榮的新竹台三線,正面臨著老葉凋零、生機不再的嚴峻考驗。

2014年七月六日,橫山論壇假于民國七十年代廢校的豐鄉國小,現在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召開“台三線職涯探索營”籌備討論會,以期透過人力資源連結與跨領域合作,設計適合台三線在地青年的職涯探索營隊,縮短教育與就業的城鄉落差。

今天參加的有:
鹿江基金會:陳玉蟬,陳文政夫婦
橫山科學小精英:王萬煒與其友人廖博士
清大科管所教授:林福仁
工研院:陳幸雄博士夫婦
合勤科技:黃惠玲

今天的午餐會確立了營隊的設技以學生為本,拋棄各校職涯中心制式的授課活動方式。將於八月份擇期在“大山北月”舉行“台三線職涯探索營”活動設計工作坊。將邀請更多青年學生與各界熱心人士參與。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農業科技南向之旅

   只有離開臺北到國境之南才可體會到南國熱帶農業的潛力,而南國的潛力應對臺北與世界更多的連結才可以產生能量。期待透過人力資源的連結與跨領域合作,為台灣農業生計的未來作出貢獻。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熱帶農業科技是台灣的主場優勢


熱帶農業科技是台灣的主場優勢

 


台灣處於北回歸線上是北溫帶與熱帶的交界 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台灣兼具熱帶動植物快速成長的能量與溫帶四季變化帶來的多樣性. 而台灣四面環海水氣充足 所以造就台灣島

 

植物長的快 多樣 又有氣候四季變化造成的獨特風味

 

如何利用科技以台灣的農業創造具有主場優勢的產業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雄踞於油羅溪與上坪溪交口,與竹東鎮遙遙相望,溪畔農村清新自然,每逢桐花盛開季節,花海片片美不勝收。大山背區域遠離塵囂,上有滿天星斗,下有多樣地理環境,古道貫串於豐富的自然生態之中,客家文化與抗日歷史內蘊深厚。
        原為豐鄉國小的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孕育了無數莘莘學子,現為一個保存與發揚客家文化、提供廣泛學習活動空間、策畫在地文化與教育,科技與服務創新的最佳場地。

       台灣服務科學學會接手生態館營運,透過本次世界咖啡館活動,邀請對這塊土地有特別情感的你,一同沐浴在輕鬆的氛圍中,踏訪步道,享用特別的大山背專屬餐點。下午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約三小時的換桌互動,每位參與者互相交流,展開同步對話、反思問題、分享共同知識、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甲午年春橫山巡禮

從橫山遠眺大山背,這裏原來是良田,後來被人買走不再耕種,幾經轉手有行無市,現在養地也借給園藝公司種樹。

從污泥窟遙望大山背,這裏的丘陵原來種茶,後來地主把污泥賣給亞洲水泥把山丘挖平。

波斯菊孤獨的長在污泥窟的荒地。

污泥窟原有一二十戶人家,這土地公建於民國伍十一年,與橫山潁川堂同一年,工法與風格神似,可能是同個泥水師傅。

建在橫山污泥窟山丘的三合院,數葉氏家族,祝他們安居樂業。

薛文政,從臺北回污泥窟老家務農種橘子陪老媽。

薛長火,污泥窟柑子園主人,數甲橘園養活全家,期待兩位讀大學子女早日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