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品牌行銷與社會創新

城鄉永續發展論壇


日期: 十一月二日 (星期六)
時間: 13:30 - 15:30
論壇主題:品牌行銷與社會創新
_DSC3707.jpg
地點: ALICE Cafe & Food(原名坪溪河畔咖啡屋)

主題貴賓:  陳柏憲總監/智融文教基金會微笑品牌發展中心

與會人員:鄭博文 常務理事 (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林福仁教授(清華大學服科所)、陳文堂(橫山論壇創辦人)、陳幸雄 總監(工研院南分院)、黃惠玲 處長(合勤科技)

 
陳柏憲總監的品牌學習歷程:

        1998acer成立全球品牌管理處,開始學習如何管品牌,由施振榮先生與已故的王文璨先生主導。2005年從微軟離開回到榮智基金會。

        2006-2009年邀請瑞士洛桑學院(IMD)的教授來台舉辦「CEO品牌經營策略班」(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對象是台灣前20大國際品牌公司的CEO或對國際品牌經營有興趣的企業高階主管,為期三天兩夜的訓練,以品牌、策略、組織、行銷為內容。


        2010年改辦針對行銷主管的「品牌精英培訓班」,利用六個週末的早上上課,密集訓練。另一個活動則針對中小型企業領導人開辦「品牌領導力講堂」,邀請前MIT教授Fred Kofman來上課。


成立微笑品牌發展中心(英文簡稱SBDC

        SBDC成立於201110月,緣起施振榮先生對台灣的品牌經營一直投入高度的關注,在施先生支持下於智榮基金會下面成立這個負責推廣品牌及培育相關人才的專責單位。
         SBDClogo只取微笑的右半部而沒有左半部,那是因為研發、技術目前已普遍受到台灣企業的重視,而左端則是企業的品牌行銷,尚待努力。SBDC的“+”則代表SBDC的存在是要與他人合作的態度,SBDC把合作公司的logo或公司名稱放在前面(現場的與會人皆驚呼好)

        SBDC成立的過程受到不少好友的幫忙,每次的幫忙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應,如:有次工業局拜訪明碁的王文璨先生,諮詢政府如何協助企業發展品牌,訪談結束王文璨先生推薦可再去找SBDC。工業局長官來找我,我將公司願景藍圖(全開圖紙)攤開,分享SBDCvision及品牌台灣發展的相關做法。該圖的橫軸是影響品牌的利害關係人(政府、企業、顧問公司、大學教授、學生…);縱軸分別為短期高影響力和長期高影響力,中間則用文字彩塊表示針對不同stakeholders的個別作法。當時工業局的人頗驚訝民間機構竟有如此全面性的考慮如何推動台灣的品牌。

微笑品牌協助小企業永續發展

       幾個月後,工業局就表明希望我們協助政府的品牌計畫來做台灣企業的品牌輔導,所以和台經院開始合作,隔年又加入商發院。這個計畫陸續輔導了十幾家中小企業,其中有豆油伯、遊山茶訪、大甲裕珍馨等。

品牌是公司的核心價值

        在輔導的企業過程中,我們透過傾聽、觀察、使用專門研討工具,從員工到負責人不斷地溝通、協調,找出企業的核心價值,再延伸思考品牌發展的策略。

       如果問及這當中最困難的應該是,一般企業對自己公司的核心價值並不清楚或缺乏有效溝通,而隨著市場的競爭,公司又要不斷的推出新的方法來因應市場。在變動中企業的核心價值可能不再受到重視,這樣對品牌長遠的發展就會產生困難。

        一個真正的品牌要有:獨特性、一致性,經營品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品牌是要做出來的不只是口號而已。


論壇迴響


        發展品牌讓在地的年輕人有工作機會,找出在地的價值,如堅持用在地的農產品、扶植在地的產業。如釀醬油要的原料黑豆、陶罐製造、堅持手工傳統那就會產生許多工作機會。而鄉村產業也不應只有農特產,應可思考"生活與生命"產業以及"文化與知識"產業。比如以好山好水為基礎的醫療養老創新服務,讓藝術家與工藝家進駐的文化產業。重點是要有扎實的基礎建設與品牌行銷能力。


       注意政府的扶植產業方式,不要將不適合的產業,強加推銷給業者,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是一樣的模組,減少一窩蜂地、單向的政策推廣。人才、品牌就像釀醬油一樣,需要時間的蘊釀,想速成那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好醬油。


         SBDC或許可以舉辦summer camp的方式,將學校的教授引入,參與學員共同拜訪學習,晚上再將每個案件討論其為何失敗、有何改善的方法、該引入何種工具,共同討論相信雙方都會獲得實質的寶貴經驗。


會後大家體驗橫山大山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走在微霧中淺山森林的小路,大家緩慢但愉快的回味這台灣中小企業品牌之路。陳柏憲總監年底想帶微笑品牌發展中心的全體團隊到橫山進行創新的策略會議,橫山論壇的專家學者歡迎共創價值。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北窩山田-彭屋

為於橫山鄉田寮村北窩山腰的山田屬於彭屋的祖產. 故事緣自1895年日人進佔台灣. 彭氏祖先與許多當年硬頸的客家人一樣參與抗日的行動. 後被日軍追趕。彭氏家足最後躲入如今北窩山區,逃避了日人的追殺。後來就在這窩中開了梯田安定了下來. 如今這梯田仍於夏季生產一季的山田米. 冬季因人力及缺水所以休耕。山田約400公尺海拔所以生產的米極有資味,如何讓此好米永續與創新價值? 值得各社會企業投注心力.

遠看山腰上的北窩
彭屋三合院後就是山田


休耕種的玻斯菊

山田上可遠眺竹東鎮與北埔地區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橫山容顏 2013 10 11







賣山楂的老先生已經85歲仍堅守岡位。他的兒子,孫子也都在附近擺攤,分別賣熱狗與燒仙草,真才實料就如同仙楂伯。看到他們認真踏實與自信,這是鄉村需要的永續力量。












他們說十二年國教了.好好玩吧

國一女生住橫山村.因父親在工研院工作所以小學在二重國小現在讀竹東自強國中. 橫山的國中小如何吸引在地人?

小女兒的父親在科學園區工作.住在自己土地上蓋的農舍.

廟前廣場與戱台設施改善,觀眾比往年多,也見年輕世代於其中,有年輕人回到村莊才有機會發展產業。